日本J联赛打造最持久的球迷文化
2023-11-25 00:57
日本足球职业联赛J联赛自从1993年创立直到今天,从青涩到加速再到动荡以及如今的平稳发展,J联赛在日本足坛教父川渊三郎的归化和打造下,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且体系合理科学的一个职业足球联盟。
在商业化已经渗透到生活一点一滴的今天,职业足球更加无法免俗,从俱乐部成立的那一刻起,如何创造利润、如何盈利对于经营者来说这些就成为了永恒的课题。虽然发展足球事业远远不只是为了挣钱,但是没有钱就等于一无所有,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是一切的基础。
因此俱乐部的收支和盈利状况,也是目前现代足球世界中衡量一直俱乐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这样看来,在一向强调盈利和经营的J联赛中,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借鉴和启发。因为J联赛官方十分重视地方俱乐部的经营和收支,因为如果俱乐部连续出现赤字,将会被剥夺经营的权利。
如果要问J联赛成绩最好的球队是哪支?也许有人的回答是鹿岛鹿角,因为在冠军数量上鹿岛鹿角是最多的。如果要问J联赛最成功的球队是哪支?这时候也许有人回答的是:浦和红钻。
其实,虽然浦和红钻是J联赛的重点球队之一,但是从冠军数量上看并没有鹿岛鹿角和大阪钢巴多,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浦和红钻呢?答案就是因为球队经营得好。
J联赛官方在每个时间段都会向外界公布每支俱乐部的收支状况。从最近公布的结果就可以看到,浦和红钻在2017年俱乐部的净收益为3.3亿(纯收益为79亿日元),在所有俱乐部中高居首位。因此,我们有必要探求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较高的收入呢?
除了广告赞助收入、产品出售和联盟给予的奖金以外,J联赛另外一大收入得来源就是票房,因此联盟也在绞尽脑汁地在招揽球迷来到现场观看比赛,从而增加票房收入。从2018赛季开始,J联赛开启了周五的比赛计划,目的就是吸引上班族们在周五下班后到场看球,从而成为新的买点,可见对票房上座率的重视程度。
浦和红钻的球迷自诩为“红魔”,在亚冠赛场上,浦和球迷也会被叫做“亚洲红魔”,忠诚、狂热、强烈甚至是极端,即使在世界范围内,浦和的死忠球迷也是ultras(狂热球迷文化)的代表。
除了营造出的魔鬼主场的气氛,响彻天地的歌声、呐喊声以外,在拼图上也不含糊,每场比赛几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展示,重要的比赛还会有纵贯全看台的拼图,甚是壮观。这样的球迷文化和狂热的应援心态是浦和红钻的票房保证。在一项统计中,浦和的主场每场得上座人数为36468人次,为全日本第一。浦和的球迷以疯狂著称,北看台的死忠球迷一种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风景,除了疯狂以外专业程度也很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日本的应援文化很浓厚,像“应援”、“打call”这样的用语都是来自于日本,他们的加油文化既有特点,又很有感染力,除了演唱会外在J联赛的赛场也是这样的。特别是在和音乐相结合的时候,浦和红钻的球迷组织经过长时间的尝试和坚持,已经打造出了一套完成的歌曲组合,常规的口号加上小曲,就有20个左右,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创作出新的歌曲。
这里面,大多是借鉴的欧美赛场的歌曲,当然也有小部分的原创。拿中超球队相比,其实除了常规的歌曲以外,J联赛中的应援曲中还有为队员专门设立的曲子,基本上至少主力球员时每人一首,当进攻球员进球,防守队员有良好的发挥的时候,就是这些应援歌曲响彻赛场的时刻,创造出这些细致专业的应援曲,浦和红钻的球迷对此还是很有保障的。而且每当主场比赛取得胜利,球员都会在场地中央站成一排,球迷在看台上高举着围巾,大家共同演唱一首叫《we are diamonds》的应援曲,很有气势。这首歌改编自一首美国民谣,歌词用英文填写的,内容是在歌颂浦和的队员,旋律上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伴着歌声和飘扬的旗帜,魔鬼主场的气氛就一下子就出来了。
浦和的主场在埼玉2002体育场,是一个可以容纳六万观众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足球场。每当有重要的比赛,都会有拼图的展示。而且这不仅是球迷的自发行为,而是俱乐部也参与其中,俱乐部的工作人员亲自布置拼图,并且指挥赛场中的球迷。以2017年亚冠决赛的那场比赛为例,拼图的设计理念是10年后冠军的回归,图案是2007至2017,然后还有浦和和亚冠的图标,因此想让五六万个座位都充斥着拼图,工作量还是比较浩大的,而且要精心设计,由此可见俱乐部为了打造球迷文化还是很用心和下功夫的,而浓郁的球迷文化可以带来票房,也就是收入上的保障,这一点管理层想得还是很清楚的。
有了狂热的球迷,为了便于服务球迷(从而在球迷身上挣钱),浦和红钻还推出了会员制的制度,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地把俱乐部的信息传递给球迷,比如比赛日程、球票、周边产品、球迷活动日的相关信息,会员球迷会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和便利,比如生日时也会有俱乐部为球迷送上祝福,可以拉近球迷与俱乐部的距离,使之更加有归属感。
以上就是球迷文化的打造的具体表现,魔鬼主场的气氛给予了球迷很大的归属感和一体感,因此也保障了每场比赛的上座率,给俱乐部带来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动力,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所谓的相关商品,就是周边,大家可能也清楚,日本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很注重周边产品的开发与推广,足球市场亦然。因为日本社会很注重版权,所以盗版的商品几乎没有,这样俱乐部出售和推广周边就很简单、安全了。
从最直接的球衣和训练服,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杯子、帽子、包、钥匙链等日用品,乃至聊天软件中用的表情包,无不是周边商品的涉及范围,而且还不断推陈出新,“季节限定”、“周年纪念”等等,俱乐部运营在这上面可是下足了功夫,已经渗透到了球迷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定价比较高,因为印有俱乐部的图标以及一些设计的图案,这些商品肯定比同类型的商品要贵一些,但是销量都不错。发展粉丝经济,一切围绕着粉丝的需求。
除了周边外,俱乐部试图把俱乐部文化渗透到球迷衣食住行中,打造全方位的辐射。就拿比赛日的浦和球迷来说,看球不仅仅是看球,在精神和物质上都会接收到来自俱乐部的影响。
首先是衣,球衣就不用说了,这是标配,此外还有围巾,以及特殊的应援服,纪念款,男女老少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相关服装。
然后是食,俱乐部会在每场比赛前为大家发放俱乐部周边的美食地图,让球迷们吃好喝好,除了合作款的麒麟啤酒外,浦和主场的烤肉也是一大特色,因此在吃上也是一大卖点。
再之是住,球迷来到球场看球会带动周边店铺的经营。离浦和主场不远处就有一个大型的商业区,这个商场中和俱乐部合作密切,所以也带动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
最后是行,埼玉县政府专门为看球的球迷修缮了高速电车,是通向体育场唯一的途径。
通过足球影响到了球迷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卖点也随之而来了。俱乐部并不把经营局限在绿茵场上,而是渗透进球迷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次地服务球迷。这是浦和红钻的经营理念,也是J联赛大多数俱乐部共同的追求。
J联赛的球队背后都有企业,而且J1一般都是大企业,像横滨的日产、钢巴的松下、广岛的马自达、东京的东京瓦斯,神户的乐天,具有历史的俱乐部很多都是由大企业出资经营,浦和背后有三菱也是这样的模式。但是除了大金主,J联赛俱乐部也会广交赞助商的,而且从上个赛季开始还开放了球衣的锁骨广告,就有更多的接受赞助的空间了。
J联赛的俱乐部很喜欢强调企业或机构的地域性,因为足球俱乐部归根结底还是以地区为单位的,因此他的地域性是不容忽视的,这一点也是选择企业时所看重的,而且在地域性上不仅是企业,像大学、媒体这样的机构、团体,也可以进入视野,像浦和红钻不仅和耐克、DHL、KFC这样的国际企业合作,还和当地的银行、大学、地产商都有合作,而这些也是依托在良好的球市和球迷基础上的,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从地域性出发为球迷找到归属感和一体感,之后取得球迷的认可后在宣传地方的特色企业和机构,是一个有去有回的双向交流。
而且要说明的一点是浦和红钻背后的三菱集团其实在众多的大企业中也无法排在第一位的,但是浦和的赞助商收入是J联赛最多的,这是很值得思考的。2016年所公开的数据,浦和的赞助商纯收益(不除去支出费用)为25.96亿日元,高居日本第一位,而第二位的横滨为23.6亿,第三位的神户为22.2亿,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据日本媒体的分析,主要是因为赞助商结构较为合理。即使总部三菱不是J联赛中收入最高的企业,但是在其他的赞助商的选择上,浦和的赞助商既有国际大公司又有当地的企业,这样的配比是较为科学的。
另外,浦和非常善于利用良好的球市,把球员的形象设计在广告中,并且摆在俱乐部主场等显眼的位置,将俱乐部的形象与赞助商的形象联系结合在一起,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而且细心的球迷早已发现J联赛的所有球队在名称上已经放弃了赞助商的名字,而是中性的名称,而且极具地域特色。樱花是大阪的市花,所以有了大阪樱花;鹿岛的鹿角源于鹿岛神宫里的图案;神户、横滨、长崎都是港口城市,才有了胜利船、水手和成功丸这样的名字,中性化的名称不仅具备文化感和趣味性,还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而红钻,本身也和三菱的标识很像。
可能有球迷对转播收入也比较感兴趣,来自英国的转播机构DAZN在2016年用2100亿日元买了J联赛从2017年起今后10年的日本本土的网络转播权,可以算是价格不菲了。但是这笔钱基本就归J联赛运营所属了,球队每赛季从J联赛分到的大概2亿左右,和赞助和票房相比,就少了很多。
无论是票房、周边商品的出售还是赞助,球迷的积极性和热爱度是这一切的基础。而球迷文化的打造,除了时间以外,还要有特点,立足于地域特色,全面发展,一点带线。这是浦和带给我们的启示。
浦和红钻或许不是J联赛最成功、成绩最好的一支俱乐部,但是在经营上是有它的独到之处的,也最具代表性。潮流有可能会过时,商品可能会用旧,球员有可能会老去,但是球迷文化的打造和想办法渗透到球迷生活中的理念,这些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会代代相传,就像爸爸领着儿子去看球,这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也是文化的传递、延展。
因为生活,原本就是这些,而足球,就是生活中的那颗红宝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